回首页
                  《由余杭陨冰的坠落引出的联想》作于19955

1995323日,中午130分左右,浙江省余杭县东唐镇姚斗村几块田里突然坠落三方块冰。三块坠落在相距一公里的三块水田里。****的撞击坑直径约一米、深约50厘米。

分析:

从余杭陨冰坠落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来看有一定的必然性。它与几年前先后四次坠落在太湖北部无锡地区的陨冰具有相应的联系。

地理位置与地势动态及气象变迁分析:(1)余杭离太湖无锡不远,属杭州湾与长江口之间.余杭与无锡同位于一条经度线。(2)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使亚洲板块南北间不断地发生蠕动。形成长江、富春江和杭州湾.太湖是由该地区地质构造经历千百万年的分裂而造成的塌陷地势。近期又正处于这种蠕动的活动期。从最近该纬度地带及亚洲太平洋地区地震与气象活动情况看,西藏雪灾;四川、安徽干旱;江西北部长江地区、上海西南部分别发生小地震。也包括日本在内。(地震活动是随地壳岩体湖由西向东潮汐般推进的)最近的动态同1991年相似。那年上海西南也有小地震。包括日本。地震潮起伏东进促使太湖为中心的东西二边地质构造上下摆动引起扳裂。即无锡至余杭出现内在的直线裂纹(3)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促使琉球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二条海底山脉弯折。日本、台湾、菲律宾近期地震频繁的起因即在此。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1993年菲律宾马荣火山爆发、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地震。那二年正是中国长江洪水严重期间。也是孟加拉遭受强风暴潮洪涝灾害最严重时期。今年规模大致相似。中国东南板块与二条海底山脉及南亚板块随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连动。每年的台风活动正是这个原因形成的,因此;九洲、吕宋、今年内是否再有火山爆发、地震包括关岛。这对预告和解释长江洪水的起因也有一定的联想性。同时还得观测活动程度。(吕宋东南已发生地震)  

陨冰——天体运动|、地壳变形、气象、空难。

空间的任何物质或存在形式都有其必然意义。当天体的前身还处于弥漫气雾状态向固体状态演变过程时各环节都在不断地向最后落定或中心靠近。当时的这个空间即是还处在

真空状它也有自已的轨道运动形式。这个空间是由离其远近不同方位的空间结构所产生的功能作用决定的。因此存在体的质量与形式取决于外围空间与该空间的位置特点。从微观到宏观空间来看:电子围着原子核;卫星围着行星;行星围着恒星;恒星围着星系……环绕.运动。各层次的空间无论是真空的还是实体都有其自在位置 的特殊性。 就一个星球而言,其外壳至中心各层次的公转速度也是不同的。如月球绕地一圈就是地球自转30圈。月球与地球原本是一个整体演化而来。如果说:还原成原始的气雾状就不会认为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而是整体自转。月球绕地公转一圈的线长度比地球赤道圈线长度多好几倍;然而,地球自转速度要比月球绕地公转速度快得多。360度乘30圈。从地壳至地球中心还有很多层次。也具有这一状态。因此说各天体或群、或系从表及里,各层次绕中心公转速度都是不同的。都有地月间的运转特点。所以,地核要比地球各层次自转得快。就地球的某一层次而言各段节绕地移动速度也是不同的。这也是地震的一个起因之一。

有亮物质与暗物质(发光天体与不发光天体;聚合与分裂(黑洞与反黑洞效应)、或以某种原素为主要成份的天体(矿藏)。地球是由气态层、液态层、固体层、熔岩物质组成。各层次中各环节都有自已的空间特点。好比一个独立的天体,只是存在着组合与连动的关系。又时而出现关系调整。当地球受到庞大空间引力、排斥关系发生新时期调整,即出现自转速度变化;极地移位;极距伸缩;地壳变形;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波动;公转速度变化。由此引起地震、火山爆发、岩崩、滑坡、塌陷;并且引发一系列至今气象学上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洪水、干旱、风暴潮、高温、低温等解开这些现象牵涉到天文学某些意义。

宇宙间的任何动态与功能有时也会在地球上局部环节表现出来。太阳是亮物质,地球是暗物质。亮物质释放的能量被暗物质吸收。释放与吸收的关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有时整个地球出现突发性的高温或低温(严寒)正是这种变化引起的,在地球局部的表现 1994年木彗相撞是整个太阳系或更庞大的空间发生整体调整的结果。地球与其它行星都相应地发生了调整运动。该年度全球气温上升正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如果探测邻近的行星也会有同样的发现。因而各地出现的突发性的气象变迁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地质构造运动产生的特异功能。

   当板块处于豁裂、塌陷势态时即会在裂缝处(江、河、湖、湾)出现空气密度增大形成暴雨洪水。飓风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人们看到的地球表面的飓风现象尤如太空中云雾状星云现象,地球有含金量很高的矿藏就应该想到太空中有含金量很高的天体。地球上有一闪即逝的某种功能但在太空就会有存在千百万万年的这一功能。只是各自的位置与质量、时间长短表现不同。任何最小的物质都有它自身合法的空间形式。)构成风云聚合这一现象尤如宇宙中的黑洞效应在地球上的短暂表现。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飓风边形成边消耗。每次行进线路都显示该板块裂纹当时的豁裂方向。如:1994年度所有发生的台风中80%可分三部份,分别到达北部湾、台湾海峡、日本关西。这三个地区是该年度强烈地震所在地。然而,很多地区发生急风暴雨并没有地震,其原因是由无数小地震缓解了。有时一旦发生强烈地震该地区受暴风雨袭击的现象较多。但不是在发生地震同时;该地附近如发生地震其震感就比较强烈。这说明该地本身有结构调整动向。与黑洞效应相反的是板块挤压时出现干旱少雨现象。当某地发生洪涝灾害时其附近必有干旱。干旱与洪涝二者关系因板块移位不同步出现的。因松紧变化而转换。即洪涝变为干旱或干旱变为洪涝。板块活动还会出现突发性气温下降或上升。(即;出现亮物质效应或暗物质效应)这一现象往往发生在地震活动地区既没有冷暖气流路过也不是寒冬腊月或夏暑热天。如;198726日南黄海地震前夕上海出现腊月暑夏气温、199326日,日本能登地震、1993329日南黄海4.9级地震前夕上海出现反常炎热气温。张家口和榆中曾发生夏日降大雪。

 

这在气象学上目前是无法解释的。一直被认为的气象之迷厄尔尼诺现像与拉尼娜现像的根本原因就是地壳活动或者说是天体运动。(也包括大气层窟窿的形成)

  当余杭、无锡地区陨冰坠落的瞬间如果有人造卫星经过上空即会发生颤动甚至坠落。但机会很少。然而起降的飞机特别是低空飞行的飞机坠毁的可能性极大。许多坠机事件从表面看是属于突发性气象变迁或机械故障及操纵失误。其实根本原因是在于地壳结构活动时所释放的某种能量作用。这里就北纬31º±1º区域来论述,长江至日本关东地区几年来近十次坠机事件都与该地带地震活动有关.从坠机时间至地震发生时间有几天至一年以上不等的间隔期.南京\上海最近发生的坠机事件都与来年初春上海\南黄海至关东\北海道发生的地震有关联..笔者仅以空难事件作参考预告北纬31º±1º长江流域至关东地区地震其成功率达100%.1994年名古屋坠机后一个月关西发生6.7级地震。以后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即是前次地震的回震该次地震前九洲鹿儿岛又发生直升飞机坠毁事件。1995年1月30日台北发生坠机事件后23天,台北周围地区接连发生强烈地震。最近俄罗斯远东库页岛发生强烈地震是从长江口起步的地震潮推动经日本西部沿日本海东岸新潟转向北海道至库页岛。如果地震潮经日本东南沿太平洋西海岸向北海道,则只能转向堪察加半岛。但有时也会发生两条线路同期进行。俄罗斯远东地震除了这两条推进线外还有来自贝加尔湖的地震潮推动。只要是发生二条推进带活动时交汇,该地区即是地震发生时。通过对空难发生的地理位置来观察,可判断地震移动线路上地震位置与时间。然又可以通过对地震活动的规律性来判断空难发生的方位与时间。同时对未来数月内的风暴潮发生的方位及时间、强度作出判断。

 

  

注:这篇文章的内容从1985年写的无标题文章中推理出来的,现在再回头思考这个问题。基本上是正确的。目前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窟窿正在缩小,有专家认为不久窟窿将会消失。是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佛利昂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前几年南极臭氧层窟窿也曾有过缩小放大的事态。第二年上海发生了地震不是发生在1996年的初春,是在119日。写完这篇文章后无锡也坠毁了小飞机。95年发生了长江洪水灾害。1996年也发生长江洪水。九洲岛随着空难后接连发生地震,这与长江的洪水相关联。

假如上帝伸出手来将不发光的天体与发光的天体交换一下位置,那不发光的物体即会发光;而发光的物体即会暗然失色。如果说宇宙黑洞是高密度物质组成,那第一个登陆该空间中心的基本原素是怎么进入的?可以肯定地说;宇宙黑洞中心不是高密度物质组成而是‘空的’。其中心聚合功能是由外围空间决定,如果说外围空间对其作用消失该空洞功能即会消失。如果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其重量受外围空间作用就会发生变化,飞行时即会颠簸;起降时会冲出跑道;其质量发生变化即会轻则发动机熄火;重则爆炸。因为飞机飞行时只要飞离地面它即是一颗天体了。它撞上了该空间场就有危险。在太空中有千百万年的这种空间场的表现;在地球上就有瞬间这一表现。在太空有庞大以某种物质为主要成份的天体就有地球的某种矿藏或微量原素组成的地质结构其数量极少,存在时间很短。地球上发生的风暴潮现象在任何天体上都可发现。只是成份不同。太空中尢如尘暴般的大转移同地球上沙尘暴道理是一样的。仅从沙尘暴也能判断地层活动内含的意义。一切事态的演变都有它的必然性。另外,地球上水源由于地球的时空特点使太空中的水汇聚,如果环境空间对地球的作用一旦发生变化,地球上的水即会远离地球而去。